今天是:
您的位置:首页 >> 岩斑竹

呼市赛罕区在荒碱滩上建起300座蔬菜大棚糙毛糙苏

时间:2022-07-20 02:28:54 来源:雄安农业网 浏览量:0

呼市赛罕区:在荒碱滩上建起300座蔬菜大棚

提起赛罕区金河镇曙光村,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蔬菜基地。昔日到处是白茫茫的碱滩连媳妇都娶不回来的曙光村,如今成为赛罕区名符其实的明星村、示范村,变化不可谓不大。谈到变化,村民们的话出奇的一致:“现在村子富了,外村村民都羡慕我们,羡慕我们遇到了一位好支书。”

村民口中的好支书正是在村里干了16年的“老支书”高二忠。

记者日前走进曙光村,只见柏油路四通八达,砖瓦房干净整洁,小公园绿意盎然,而环绕在村子周边的是曙光村最为人所称道的连片厚墙体温室大棚,大棚里辛勤劳作的村民和大棚外忙碌运菜的车辆交相辉映……从前些年的奶牛养殖村到现在的蔬菜基地,曙光村从一个贫困村一跃成为富裕村。

2000年,面对依旧贫穷的家乡,在镇领导多次动员下,身为共产党员的高二忠毅然挑起了村支部书记的重担,而他上任后第一次召开支部会议就是研究如何摘掉“穷帽子”。

“当时,经过调查,村里近5000亩耕地大部分为旱地,最需要的就是水。怎么办?‘村两委’当即决定打井。但当时村集体没有钱,要想打井,村干部就得去跑贷款。”回想起当时的窘迫状况高二忠记忆犹新。“当时我们村干部几个人合起来,以个人名义贷了三四万块钱,头一年就打了6眼井。后来又带动村民集资,就这样一步步走了过来,现在好了,我们村的地都是水浇地了。”说到这儿高二忠脸上露出了笑容。

有了水,村民们也就看到了致富的希望。两年间,在高二忠带领下,曙光村共打井11眼,全村3500多亩土地全部变成水浇地。水利条件改善了,村里的设施农业也就能搞起来了。

2006年,高二忠带领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外出调研,聘请专家进行实地考察,寻找致富门路。几经考察,最后确定利用本村水利条件好、碱性土质、牛粪多等资源优势,建设厚墙体温室发展绿色蔬菜种植。“借着当时市里出台种植蔬菜优惠政策的契机,村里当年就建成温室100栋。次年,又集中连片建了184栋温室。全村人均收入达到近万元。”高二忠告诉记者:“我们的大棚都是在滩地上建的,没占用耕地。”

之后针对曙光村种植业落后现状,高二忠提出了适时调整种植业结构,打造呼市近郊一流蔬菜园区的构想。很快其构想变成了现实,在建设过程中,高二忠结合我市建设蔬菜基地的总体规划,高起步、高投入,在过去寸草不生的荒碱滩上新建了300座厚墙体日光温室大棚,按照每户3人分配一个棚的标准,使曙光村达到户均一棚,大棚由村集体免费提供,而收入则归村民个人所有。

“不管大事小事,高书记总会想办法给你解决。好人,好干部。”村民宿春云是曙光村第一批种植大棚的农户,说起自家的变化,她说这全靠高书记。“大棚从2007年就开始投产了,当时我们刚种菜不懂得怎么种,高书记给我们聘请技术员,教我们咋种菜咋施肥,慢慢地自己也成了行家。”从1个棚到4个棚再到6个棚……如今,宿春云一家就包了10个棚。“凭着种菜,我们家盖起十几间房,现在我们一年能收入10来万元。”宿春云一家种植的小白菜已形成规模,成为我市近郊蔬菜的优势品种。

据统计,目前,曙光村每天上市新鲜蔬菜约8500斤,种植户每年从单个大棚可获得收益两万元左右。同时,曙光村还着力发展特色种植项目,以增加村民收入。

“实实在在做人,干干净净做事,时刻把老百姓放在心中,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办事,就会得到他们的支持和拥护。”16年来,高二忠时时刻刻把这句话装在自己心中,就是凭着这一信念,他硬是把一个全镇排名倒数的贫困村打造成一个面貌焕然一新、农灌设施健全、种植业优化升级的市级新农村、自治区级环境创模达标村。他本人也被评为市级劳动模范、自治区级劳动模范。

附近皮肤医院

婴儿食谱

阴唇漂红

中国性健康网

佛山市中医院官网

相关阅读
友情链接